流量车

淘宝直通车的推荐人群如何设置?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5:28:36

一、精准营销前的关键准备:明确目标受众与数据基础

在进行精准营销前,必须对目标受众有清晰的认识,否则容易陷入“漫无目的广泛推广”的低效误区。为此,我们需要做好两项核心准备工作:

1. 绘制目标人群画像

- 结合商品特性与店铺数据来构建画像:包括基础属性(如性别、年龄、地域、消费水平)、行为特征(如浏览、加购、购买习惯)以及需求痛点(如母婴产品关注“安全材质”,美妆产品侧重“肤质适配”)。

- 例如,针对主营300-500元中端女装的店铺,核心画像可能是“25-35岁女性、二线及以上城市、中等消费水平、近30天浏览过同类女装”。

- 对于新手店铺缺乏数据时,可以通过生意参谋的“行业对比”模块参考同类TOP店铺的人群画像,或通过商品标题、属性中的核心关键词进行反向推导(如“孕妇专用保湿霜”指向“22-35岁孕期女性”)。

2. 开通必备数据工具

- 确保生意参谋“流量”“交易”模块功能完全开放,用于后续的人群数据监测;在直通车后台,完成推广计划的基础设置(如投放平台、时间折扣),人群设置需基于正常运行中的推广计划。

二、推荐人群设置的关键步骤:系统工具与自定义组合

直通车推荐人群分为“系统预设人群”与“自定义人群”两类,操作流程清晰,需按以下步骤逐层配置:

1. 基础操作入口

- 登录千牛卖家工作台,进入“营销中心-淘宝直通车”;

- 选择目标推广计划(新建或编辑已有计划),点击“推广单元”进入详情页;

- 找到“人群设置”或“精选人群”选项,点击“添加人群”进入配置界面。

2. 系统预设人群配置(新手推荐)

- 系统基于平台大数据生成5类高价值人群包,无需手动组合,直接选择即可:

- 首页潜力人群:平台识别的高意向潜在客户,适合新品测款、新店拉新,初期可设置10%-15%溢价;

- 店铺定制人群:包括老客户、店铺高潜访客(浏览/加购未购)等,老店铺重点投放,溢价可设20%-30%;

- 淘宝优质人群:高消费频次、高忠诚度用户,适配高单价商品(如高端家电),溢价建议25%以上;

- 大促活动人群:618、双11等节点活跃用户,大促前1个月开启,溢价随活动临近逐步提高;

- 行业定向人群:同类目兴趣用户,适合拓展跨店潜在客群,溢价10%-20%即可。

3. 自定义人群精准组合(进阶操作)

- 当系统人群无法满足细分需求时,可通过多维度组合创建专属人群,核心维度包括:基本属性维度包括:性别(例如女装选择“女”)、年龄(例如童装选择“25-35岁”宝妈群体)、地域(例如羽绒服优先选择“北方省份”)、消费层级(例如轻奢品选择“高消费”);

用户行为维度涉及:浏览未购买、加购未购买、收藏未购买、老客户复购等,其中“加购未购买”人群的转化潜力最高,需重点关注;

特色维度包括:天气(例如雨具选择“近期降雨地区”)、兴趣标签(例如运动装备选择“健身爱好者”)。组合示例:主营“考研真题资料”的店铺,可以创建“22-25岁、本科及以上学历、近15天搜索过‘考研备考’、中等消费层级”的自定义人群,精准触达备考学生群体。

(四)溢价策略设置

溢价会直接影响获取流量的能力,应遵循“价值越高溢价越高”的原则:

高价值人群(如老客户、加购未购):溢价20%-40%,确保优先展示;

潜力人群(如首页推荐、行业兴趣):溢价10%-20%,平衡成本与流量;

测试性人群(如新组合自定义人群):初始溢价5%-10%,根据数据再调整;

低价值人群(如仅浏览未互动):可设5%以下溢价或直接排除。

三、不同场景下的人群策略:根据推广目标进行匹配

人群设置应与店铺阶段和推广目标紧密结合,以下为三类典型场景方案:

新店/新品冷启动

核心目标:积累数据、快速吸引新客户。

人群选择:以系统“智能拉新人群”“首页潜力人群”为主,搭配“行业兴趣人群”;自定义人群可参考竞品画像设置基础属性组合。

溢价技巧:整体溢价偏低(10%-15%),避免初期成本过高,重点观察点击率数据。

成熟期店铺促进转化

核心目标:提升ROI、激活老客户。

人群选择:侧重“店铺长期价值人群”“老客户”“加购未购人群”,减少泛流量人群投放。

溢价技巧:老客户溢价30%-40%,加购人群溢价25%-30%,用高溢价锁定高转化客群。

大促节点冲刺销量

核心目标:扩大流量、提升爆发力。

人群选择:叠加“大促活动人群”“店铺高潜人群”“行业高消费人群”,适当放宽年龄、地域限制。

溢价技巧:活动前7天逐步提高溢价(从15%升至30%),活动爆发期维持高溢价,活动后降低至日常水平。

四、数据监测与优化:确保人群持续精准

设置并非一劳永逸,需通过数据反馈动态调整,核心关注三大指标:

核心监测指标

点击率(CTR):反映人群与商品匹配度,低于行业均值50%。针对特定受众需暂停或调整营销策略;

转化率(CVR)是关键转化指标,对于点击率高但转化率低的人群,应减少其出价或优化其着陆页面;

投入产出比(ROI)用于评估盈利水平,对于ROI低于1的人群,应减少预算支出。

优化操作建议:

1. 优胜劣汰:保留CTR超过3%、CVR超过2%、ROI超过1.5的人群,淘汰表现不佳的人群;

2. 溢价微调:对于高ROI人群,每次提高5%的溢价,对于低ROI人群,每次降低5%-10%的溢价;

3. 人群拓展:基于优质人群的特征,复制相似特征创建新的目标人群(例如,如果老客户主要是“25-30岁女性”,可以尝试拓展“30-35岁女性”进行测试)。

五、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:

1. 无人群标签?首先通过低价引流产品积累10-20个订单,启动生意参谋数据采集;同时使用系统投放“行业兴趣人群”,以便系统快速识别店铺的目标客群特征。

2. 人群标签混乱(流量杂、转化低)?暂停对泛人群的投放,专注于投放“店铺定制人群”以强化标签;检查商品属性是否准确(例如,“纯棉”误标为“化纤”会导致标签偏差)。

3. 溢价越高效果越好?并非如此。当溢价超过50%后,流量成本将显著增加,需结合ROI进行判断:如果高溢价能带来高转化,则可行;如果仅增加点击量而不提高转化,则需降低溢价。


相关文章

查看更多>

干货推荐

查看更多>

热门资讯

查看更多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