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车

淘宝直通车的流量是如何计算和分配的?

发布时间:2025-09-29 21:22:36

一、流量核心计算:数据指标与公式体系

淘宝直通车流量计算以“点击量”为中心,将展现、花费、转化等关键指标紧密连接,形成一个闭环的公式体系。2025年规则更新引入了“流量质量系数”等动态变量,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精准度。

1. 基础流量指标计算

展现量:广告被用户看到的次数,计算公式为展现量=点击量÷(点击率÷100)。例如,某商品点击量为100次,点击率为5%,则展现量为2000次。2025年算法将结合“场景匹配度”调整展现机会,例如早餐机在“办公室神器”场景的展现量可能远超“厨房电器”类别。

点击量: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,直接反映流量情况,与展现量和点击率密切相关。系统会实时抓取点击数据,若单品搜索点击率高于类目均值1.5倍,将触发“信任度加成”。

平均点击花费(PPC):衡量流量获取成本的关键指标,公式为PPC=总花费÷点击量。质量分从5分提升至8分可降低PPC约37%,这一数据凸显了优化质量分的重要性。

2. 扣费与流量价值计算

2025年新版扣费公式升级为实际扣费=下一名出价×(下一名质量分÷自身质量分)×流量质量系数+0.01元,新增的“流量质量系数”(0.8-1.2)由历史转化率动态决定。例如,下一名出价2元、质量分8分,自身质量分10分,流量质量系数1.2,则实际扣费为2×(8÷10)×1.2+0.01=1.93元。

流量价值计算需结合盈利逻辑,流量价值=单笔利润×转化率。若某商品单笔利润30元,转化率10%,则单个流量价值3元,意味着PPC控制在3元内即可盈利。

二、流量分配机制:权重排序与场景适配

直通车流量分配遵循“综合得分优先、动态适配场景”的原则,2025年算法强化了实时转化与用户体验权重,打破了单一点击率导向。

1. 核心排序逻辑:综合得分决定曝光层级

流量分配的底层逻辑是综合排名=出价×质量分,综合得分越高,获得的展现位置越靠前、流量越多。例如,商品A出价2元、质量分0.8(综合得分1.6),商品B出价1.5元、质量分0.9(综合得分1.35),则商品A排名更靠前。

2025年质量分计算新增“内容关联度”指标,某美妆商家将直通车素材与店铺短视频用同款背景音乐后,点击率提升。22%的增长率推动了质量分的提升。与此同时,质量分的权重结构也进行了调整,点击率的权重从60%下调至45%,而相关性和用户体验的权重分别增至30%和25%。

2. 动态分配的三大核心维度

- 实时互动转化权重:相较于2024年,该维度的权重增加了40%,若用户在晚上8-9点进行收藏或加购,系统将在次日早高峰自动增加展示权重。这表明“非即时成交”行为同样对流量分配有影响。

- 场景化匹配度:新增了“消费决策路径”这一维度,商家可以通过AB测试三组不同的场景定向计划,观察48小时内的“深度浏览率”(页面停留时间超过30秒且浏览至少3个详情页)来优化场景适配。例如,某家电品牌通过“租房改造”场景定向,即使PPC直接降低0.8元,仍能保持首屏展示。

- 智能工具协同:新版的OCPX支持自定义转化目标(如“收藏+加购+下单”组合),系统每12小时抓取高点击率的素材进行裂变测试。将主图视频的前3秒设计为动态价格标签,这种高信息密度的素材可以获得额外的曝光加权。

3. 展示位置与流量分层

流量在不同终端的展示位置有所不同:

- 电脑端:搜索结果页左侧、右侧及底部的“掌柜热卖”位置;

- 手机端:带有“Hot”标识的首屏位置,以及每隔5-20个自然结果插入的广告位。

头部位置(如首屏)分配给综合得分排名前5的商品,腰部位置对应中等得分,尾部位置则是基础参与商家,形成了清晰的流量层级。

三、实操优化:提升流量效率的适配规则

基于2025年算法的特点,优化流量获取应关注以下三个方向:

- 质量分优化:通过统一素材风格(如短视频与直通车素材联动)来提高内容的相关性,每周三中午根据行业均值调整出价;

- 场景精准匹配:利用达摩盘锁定15天内深度浏览3次以上的用户,针对“租房改造”“办公室神器”等细分场景创建定向计划;

- 智能工具运用:启用OCPX自定义转化目标,每72小时检查人群标签的漂移,在转化高峰期(19:00-23:00)提高出价15-30%。


相关文章

查看更多>

干货推荐

查看更多>

热门资讯

查看更多>